互联网创业癌,该怎么治?

导语:虽不情愿却不得不承认,其实大多数创业者并没有“改变世界”的初衷,也没有什么“颠覆行业”的雄心,更没有“推动发展”的情操。对大多数创业者来说,多赚钱,改善生活,满足物欲才是目标,别的只是自我欺骗或相互欺骗而已。而就连这样的目标,也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能明确。

在近两年的创业热潮中,创业者被资本包围着,被媒体追捧着,被政策扶持着,他们越来越像顾影自怜的纳西索斯,在“互联网思维、颠覆创新、创业导师、连续创业者、天使投资人行业分析师、O2O、2B、2C”中充满了优越感。

美国癌症学家罗伯特·温伯格曾估计过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内每秒钟就有4000万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复制DNA,每一次的分裂都有缺陷,这就是生活在一个由熵主导的世界里的自然属性——自然倾向于从有序到无序。

人类身体中的基因突变会带来肿瘤,“双创”热潮会引发创业癌吗?今天笔者将借用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论”,从创业者心态的视角切入,通过真实的故事,来洞察中国创业生态中存在的“不治之症”。

互联网创业癌,该怎么治?

多血质——刷脸癌

选秀节目,媒体杂志,视频访谈。聚光灯下,镁光灯中,麦克风前,CEO们光鲜亮丽地接受各种采访,自信地说出各种豪言:“明年给员工发一个亿”“我们是没被阉割的一群’正常人’”……

小A是用“互联网思维”开办传统餐饮的创始人,他先是靠着开名车送外卖的手段在社交媒体上做出声势。一年时间,该声势让其餐饮店估值达到数千万元,连开多家分店。然后,继续推行大投入、高回报的发展策略,小A开始作为明星出席于各种公开场合,受到热烈追捧。接着,小A宣传要实现超常规发展,并多次在媒体上表示,要实现6个月内销售1个亿,最终要实现美国上市,年营业额达到百亿。

年营业额达到百亿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呢?查查资料,笔者最爱的海底捞的年营业额20亿元,而它在全国有117家直营店。相比其,这家“互联网思维”餐饮店目前只有5家店面,且都位于北京,居然可以年营业额五倍于海底捞……没错这家店叫:某太极

爱刷脸没关系,但是刷着刷着,谎话说多了,连自己都信了,顺带坑了投资人,把热钱带到一个深不见底的坑里去,这还有的治吗?

95580007

粘液质——技术癌

“量子分解算法”,“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等……这些高科技的词汇听起来就是那么地高大上,让开发者和使用者都充斥着满满的成就感和逼格感,迷惑着创业者和投资人们,让他们在对新技术啧啧称奇的时候往往忘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创业过程中,技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技术只有解决了需求和痛点,并带来了效率上的显著提高,才能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

小B为了解决食品安全的痛点,结合RFID技术做了一整套的生猪养殖过程监控系统。这个名为RFID读卡器的项目给每一头猪都打上一个RFID耳标,然后通过后台管理系统自动追踪每一头猪的喂养和用药情况,还可追溯猪场猪只的祖宗三代系谱。一个RFID猪耳标售价30元,再加上管理系统的投资,平均每头生猪的投入为70多元,而当时每头生猪的销售毛利也就是150元左右,而相同功能的塑料耳标仅需两元一个。这个项目最终何去何从笔者已无从得知,然而用高成本、高科技去解决低成本、通用技术就能解决的问题,无疑是违背商业常识的。

还有一种就是把简单的技术套上各种“黑科技”的头衔。比如某创业大赛上出现过的一个做光谱分析仪的项目,根据笔者这名文科生仅存的高中物理学知识都知道其基本原理不过让原子跃迁释放能量从而识别元素的特征光谱来鉴别元素的存在。然而在创始人的描述下,却成为了“我们产品结合了量子物理学和弦理论Blabla……是一个开拓性的产品,旨在改变世界……”

如果沉迷于高逼格、炫酷感十足的高科技所带来的虚幻光环,最终只会失去对整个事情的全景认知和实事求是的判断,从而走上不归之路。

互联网创业癌,该怎么治?

胆汁质——分心癌

小C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清晨六点,闹(梦)钟(想)把他叫醒之后,他先翻了翻微信,给朋友圈的好友点赞,接着看起了公众号推送的一篇讲数据挖掘的文章,并介绍了几个相关网站。小C将网站和推送一一收藏,暗下决心以后有时间要自学一下数据挖掘。之后他开始查收邮件,看了两封工作汇报之后发现过两天是一个好朋友的生日,于是他登陆了某宝,给朋友挑选生日礼物,随后36kr客户端给他推送了一条新闻,于是他又打开新闻客户端,足足花了2个小时去阅读怎么做好产品运营。看完了之后,他又有了一堆新的创业想法,无比激动。这时他突然发现,一上午几乎已经过去,而他还什么都没做,甚至都还没有起床洗漱。小D刚刚拿到天使轮的投资,他和他的创业团队终于有了更多的财务自由,在接下来的几周甚至几个月里,他们开始在朋友圈中晒出各种周末度假、party、看演出的照片。因为曾经付出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值得拥有假期和同家人的团聚;因为终于能给自己发出体面的工资,所以买一套新的公寓或房子就上升为首要需求,创始人甚至给自己开出月薪八万……他们似乎忘记了自己融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维持起最初的责任和梦想,而成为了追求生活品质的来源。小E属于“连续创业者”了,一年内创业方向从旅游转到医疗又转到教育,光是域名就注册了十来个。在他看来,满天下都是机会,哪个方向都想去尝试尝试。但他有没有过真正深入地研究过某一领域,有没有把这一领域的所有产品形态进行解剖,有没有研究过上下游的发展状况,考虑过用户需求、实现条件、执行难度、所需资源、市场时机等等……这些笔者都无从得知,但认识小E两年,每次聚会都能听见他神采飞扬地聊着新项目和新的融资方向。

分心癌就像是没有任何疼痛感的早期肿瘤,它慢慢地伴随着个体滋生和成长,看似平安无事,却是从内部进行腐蚀,最后连渣都不剩。

互联网创业癌,该怎么治?

抑郁质——痛点癌

“我每天躺在床上,去思考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把它作为我的创业机会”。“解决痛点”似乎成为了每个BP上最需要加粗画下划线调整成36号字体的关键词了。也成为了传遍祖国各地的中国式“精益创业”之理论基石,无论创业者还是投资人言必是“痛点”,“一招捅破天”之类的话,然后让那些没毕业的孩子,城市的白领,中年的大叔听得抓耳挠腮,频频点头。可是“痛点”真的那么重要吗?

2004年,正在上海高校读研的小F 发现“各个商圈里,商家们将优惠券盲目派发,缺少针对性”的这个痛点,于是他针对此研制出了一种可以打印优惠券的终端机:商家可以在上面发布打折信息、推广品牌,用户可以通过RFID射频识别卡获取优惠券,终端机运营商则主要通过向商家收取广告费来实现盈利。一时间,该优惠券打印机风光无限,可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悄然而至,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上的功能越发强大,随着团购在手机实现支付,消费者们几秒钟就能在手机上拿到折扣优惠,而不再需要移步到终端机上打印优惠券。没有及时跟上互联网的大车,在苦苦支撑了两年后,该终端机宣布与某团购网合并,而直至今日,已悄无声息。

痛点针对的人群往往小众,同时没有办法复制。这就导致创业者容易深陷小众用户的需求,很难去扩散和突破需求,也比较难有一个大的增量产生,最终沦为“摆地摊”的结局。

此外,痛点容易被大平台和技术的进步所反向替代。因为痛点很有可能随着时间、场景、人群不断迭代,会被别的需求反向覆盖。也就是说现在痛的,在解决的过程中,未来会有新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就像小F的公司,谁能想到颠覆优惠券打印机的并不是触屏式打印机或者更低廉的机箱费,而是智能手机的兴起呢。

与其寻找痛点,不如去制造“痒点”。人生在世,活着就是为了体验,Apple开创了智能手机的世界,Facebook让人们习惯于网络社交,QQ最开始赚钱的部分是其“皮肤秀”功能……从心理学中经典的马斯洛“需要理论”出发,痛点往往是处于相对下层的需求,偏向于解决基础的,已经存在的问题,而痒点往往面向更高的需要,经常会创造新的需求,产生新的生产工具,同时也能够引导新的场景,新的消费。那么你告诉我,哪一种才会带来真正的创新呢?

互联网创业癌,该怎么治?

从主客观的角度来看,这些“癌”的诱因是什么?

一,第一是媒体。

众所周知,媒体需要热点话题来吸引受众,赢得流量。

当前,创业相关的话题确实比较火热,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的创业更是方兴未艾。这是一个全民创业的年代,只要是有志于此,无论掌握不掌握编程语言,都能够借助互联网进行创业。而资本热钱的过剩,也使得创业者比以往更容易获得初始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成为一个时代的主流时,这个产业也成为国内最受人瞩目的行业,媒体不热(吊)捧(打)是不可能的。这也导致了这些创业者们爱刷脸,爱站台,而不是潜心做好自己的项目,优化自己的产品。

二,第二是投资人。

风险投资者最喜欢的是什么?是故事。相比70后中年大叔的创业,自带神转折情节的90后美女或90后叛逆的少年的创业团队更有吸引力;相比于潜心深耕于一个领域,十年如一日的创业者来说,“连续创业者”“跨界人才”的称号更容易包装;相比于只有一两个简单实用功能的产品来说, 动用了“量子计算机”的“黑科技”产品更让他们感到新奇(至于是不是具有实操性都无所谓,反正听不懂的都是好的)。

一个故事的精彩程度决定了风险投资者会否投资。只有团队和产品有故事性,风险投资者就敢投,特别是在天使轮或A轮阶段。故事好,投资者的后顾之忧就少一点,而一旦投资了这个团队,投资者甚至会帮助创始人及其团队将故事“圆”得更好一点,以便吸引来B轮、C轮,这样也好方便退出。

因此,包装创业者及其产品,或者换句好听的话,“帮助创始人和产品成长”,这是早期投资者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包装的好才能卖个好价钱,才好找到“接盘侠”不是吗

三,第三是创业者自己。

事实上,如果不是创业者出名或宣传目的很强烈的话,媒体和投资人也是没办法的。如果他们可以专攻于技术和产品,几年如一日,脚踏实地的进行迭代和更新,而不是试图通过包装宣传“走捷径”,假以时日,公司一定会茁壮成长,并且地基稳定,企业文化健康有序,不会因为几个月资金不到账就面临关门大吉和媒体纷纷落井下石的“危机”事件。

但是,创业明星的出现,又是媒体求之不得的,投资人举双手欢迎,围观群众是喜闻乐见,大家是皆大欢喜的,如何在这个充满雾霾的大环境中保持“出淤泥而不染”呢?保持创业的理性,回归初心,才是每一位创业者所必备的技能!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