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代表公司投了几个政府采购的招标项目,实际经历了,才体验出其中的水有多深,好多冠冕堂皇的政策法规,都是一纸陪乘!
最典型的一家就是上海世博会网站升级的项目,我作为上海延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代表去投标,开标结果如下:
很明显,我们报价上有优势。那么仔细看看其他三家,其中有一家从公司名字上看和采购方应该是兄弟单位,于是天眼查了一下,果真:
既然是下属单位做项目,搞什么这样的形式主义啊,我们买一份标书就要500元,还要跑过去现场验证干嘛的,这不是劳命伤财吗?
然后又仔细看了下其他两家投标的公司,怎么看起来名字那么像啊?也天眼查了一下:
我简直出离愤怒了,居然两家公司有相同的投资者!再看看报价,比他们设定好的中标单位的价格多了10000元,另一家再多5000元,陪标的事情一目了然!
我们加班加点熬夜做标书,把它当成个事情来做,就这个给政府采购项目耍了。这只是最近投标的几个项目中的一个,其他几个也是类似的情况。
我在这里不是去揭什么政府采购的黑幕,毕竟我也只是参与了几个项目,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只是谈谈自己的体验,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