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了解到了大脑的4项重要功能,其中有一项叫做Homeostasis(动态平衡)。
生物学上的动态平衡指的是神经系统能够根据各种体内的信息反馈而做出相应调整的机制,目的是为了保持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状态,例如,当外界温度下降,或者我们的血糖浓度低于某个阙值的时候,大脑就会接受到信号,并以“冷”以及“饥饿”的形式让我们所感知,于是我们便会采取行动,通过添加衣服和进食来回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Homeostasis这个概念给了我启发:我是否也能从“动态平衡”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生,所谓的美好人生可否定义为一种平衡的状态呢?当然,这种平衡不一定是一种持续的快乐状态,更重要的是不存在因为压力、忧虑或未满足的需求而引起的痛苦,或者也可以被解释为没有内在冲突。
我们常常陷于各种困惑,无法达到内心的和谐,其核心原因在于我们并非天生就具备在复杂的现代社会环境理解和处理内心冲突的能力。这些能力原本可以后天习得,可遗憾的是,所有的学校教育似乎只关心两件事情:升学与就业。因此,这些能力就必须依靠有意识的自我教育和训练来获得。
所有内在冲突其实都可以用同一个方式来解决:如果现状是可以改变的,那么就通过行动去改变,如果现状目前无法改变,那就学会接受,等到能够改变的时候再改变。但前提是,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可以且值得改变,改变的目标是什么,此目标是否合理且符合我们真实的愿望,达到此目标的最优行动是什么,能否真的付诸行动。这些问题的解答又依赖几项重要能力:对客观规律以及自我的准确认知的能力,反省目标和选择最优化行动的能力,以及掌控自我的能力。
所以,我认为自我成长的关键在于,通过学习和训练,让自己具备理解和解决内在冲突,并及时回到平衡状态的能力。这样的成长应该包括知识、理性和自控力三个方面。
-知识-
关于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
知识,作为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从古至今所有人类长期探索宇宙万物以及自我所积累的结果。然而并非所有知识都拥有同样的价值,其中最重要的当然非科学知识莫属。与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类知识不同,科学知识有几大重要特点:第一,它的涵盖面很广,能够解释的范围也广;第二,它研究的是客观世界,并且可以通过不断自我修正的方式去接近真理;第三,它追求逻辑上的自洽性。因此,当我们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去了解周围世界时,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会更接近其真实的样子。
现如今,系统和全面的科学知识储备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泛滥,且充斥着相互矛盾的言论与建议的世界,如果没有完整的自洽知识体系,我们便会因为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时常处于困惑和纠结中,又或者会因为听信毫无依据的言论而做出不理智的选择。
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迷茫和困苦很多是由无知造成的,因为我们总是执着于一些与客观世界不一致的错误信念。因此,一个人关于客观世界和自我的认知越准确,他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便越成熟,也就能更客观地审视自己以及自己身处的环境,并因此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与更合理的选择。这样的人生势必会少一分纠结,多一分轻松。
-理性-
反省目标与信念,选择最优化的行动
我们经常将理性与逻辑混为一谈,而实际上,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逻辑研究的是推理,即如何从前提推导出结论,理性则与人的反省心智相关,它关注的是一个人反省目标和与目标相关的信念的能力,以及基于当前目标和信念的最优化的行动的能力。
我们之所以需要反省自己的目标与信念,是因为我们并不总能给自己设定理性的目标。这种“不理性”体主要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目标并不符合我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愿望,这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目标会被虚荣心、不必要的担忧或者社会对我们的期待所影响;第二,目标是基于与真实世界不一致的个人信念,这种情况通常与因不完整的知识结构或者固有的思维缺陷而造成的认知局限有关。
只有当我们确认自己所定的目标是基于正确的信念,并且符合自己真实的愿望时,这样的目标才能被称为理性的目标。
然而,即便拥有了理性的目标,我们也总是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不理性行为而偏离原有目标,无法选择最优化的行动。这种不理性行为通常来自于我们“石器时代大脑”所带来的限制。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解释,人类的大脑有两套思维系统,快的和慢的,或者称为“系统1”和“系统2”。“系统1”依靠的是情感、经验和直觉,它反应迅速,却经常出错,任由认知偏误和思维谬误引导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例如,从众心理会让我们不假思索地相信大家都选择去做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确的事情;只要有权威出现,我们便会选择盲目地相信并服从;我们通常只会关注那些支持自己结论的证据,而忽略那些不支持的证据;我们也总是错把关联当成是因果。“系统2”通过调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因此,想要更好地决定是否要改变以及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我们需要经常启用反省心智,不断审视自己的目标、信念和行为,确保以最优的方式达到自己真实想要的目标。
-自控力-
掌控自我的能力
对大多数人来说,解决内在冲突的最大阻碍不在于知识的缺乏,也不在于理性的缺乏,而在于意志力的缺乏。很多时候,我们知道目标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去做,但就是无法迈开行动的步伐,又或者开始了行动,却无法持之以恒。这其实是所有人的通病,因为意志力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它就如肌肉一般,需要不断训练才能得以加强。自律的人似乎总能成为人生的大赢家,他们用持续行动的方式来寻找目标与方向,依靠意志力来缩短目标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此解决因缺乏行动力而产生的内在冲突。
不过,对自我的掌控不单单只体现在行动上,还体现在情绪上,因为懂得释怀和放手与懂得追求同样重要。所有困扰我们的事情都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我们可以掌控的,另一类是我们无法掌控的。然而通常的情况是,对于那些可以掌控的,我们不去行动,却时常纠结于那些此时无法掌控的事情,例如已经过去的事情,还没有发生的事情,超出自己目前能力范围的欲望,或者他人的行为和想法等等。
因此,一个拥有高度自我掌控能力的人不仅要有很强的行动能力,还应该知道如何释放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以及由无法掌控的事情而引起的消极情绪。这种能力一般可以通过冥想训练来获得。
总结来说,我们的自我成长可以理解为:
1. 对客观世界和自我有越来越准确的认知
2. 更强的自我反省(目标、信念和行为)能力
3. 更强的自我掌控能力
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